English

创新,使江苏乡镇企业再度辉煌

1999-09-0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

素有“实业富民”意识而又坚守集体主义情结、走共同富裕之路的江苏人民,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创造的奇迹令世人瞩目。它们以占全国1/100的土地,养活了占全国1/20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10的产值,而且使全省7000多万人民率先摆脱贫困,提前进入小康。提到江苏不能不说江苏的乡镇企业,然而说起乡镇企业,江苏人便有一肚子的酸甜苦辣。

1994年以来,江苏乡镇企业增幅出现了大幅度下滑的势头,一些地方的乡镇企业出现负债率高、亏损面大、经营困难的状况。由此,一些同志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集体为主的江苏乡镇企业也将完成她的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作为江苏经济重要支柱的乡镇企业,问题果真严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1998年全省13万家乡镇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9510.25亿元,完成增加值1974.6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478.2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486.2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48%、15.03%、9.56%和9.63%。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背后蕴藏的两个字却是价值连城的,那就是“创新”。

体制创新,乡镇企业再创新优势的动力

长期以来,江苏乡镇企业的主流形式基本上是集体所有制,一方面,它使企业在艰难曲折中异军突起,创造了辉煌业绩;但另一方面,由于这种所有制结构中存在产权关系不明晰,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产权制度上创新,改变过去单一的集体所有制结构,形成产权明晰、多元的市场主体。去年以来,江苏在乡镇企业的改革上大胆创新,对资产清理评估、产权界定、改制形式选择、股权设置、债权债务处理、集体资产管理、企业变更工商登记、社会保障等,都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从而加快了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目前,全省乡镇企业改制面已超过80%,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资本股份化、社会化。

特别值得大书一笔的是,他们在大中型乡镇企业改制中实行的“论功奖股”办法,极大地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成为乡镇企业再创新优势的动力。

奖股一般掌握在企业净资产的15-20%,奖股的对象为企业中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和有重大贡献的其他人员。奖股按企业法人的“净贡献”进行量化。所谓“净贡献”,是指从企业法人担任厂长(经理)时算起,累计上交国家的税收、乡村集体利润和各种规费、职工工资福利、各项社会事业赞助款等几个项目的总和,减去目前企业的负债总额、应收款、库存商品、亏损额的和,余额即为“净贡献”。净贡献在1亿元以内的按5%奖股、1亿元以上的按1%奖股。其他厂级领导,根据担任职务的年限,以企业法人的奖股金额为基数,按0.1-0.01为系数进行奖股。奖股的所有权应为个人所有,允许继承和转让。提倡按奖股的一定比例配股,增加现金投股,扩大个人股份在企业总股本中的比重。

在体制改革中初尝甘甜的南京金蛙集团,一下子焕发了青春,预计今年的销售将超过去年10多个亿。金蛙集团总经理杜小马一家两代10多口人经过20年的苦心经营,使金蛙农用车走遍中华大地,占据全国市场的30%多的份额,然而,总经理的工资、奖金10年一贯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改制后,杜小马说:“过去,干好了充其量能多吃几餐招待饭,干坏了,也没人反对;现在不一样了,干好了股民有利、本人得奖,干不好,股民不高兴,自己饭也吃不香,所以必须甩开膀子大干。”

技术创新,乡镇企业再创新优势的灵魂

技术长一分,市场拓千里。九十年代以前,江苏乡镇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是众所周知的“四千四万”精神,这就是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难万险,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凭着这种创业精神,他们走出了一条“上规模,增效益”发展乡镇工业的成功之路。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江苏乡镇企业原有的市场不断缩小。面对严峻的现实,这儿的人思想观念发生了质的飞跃。他们认识到,当前的市场竞争,实际上就是科技竞争,谁在科技上领先一步,谁就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主动;不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纵然有“四千四万”,也不可能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认识的提高,使江苏人变得更加聪明。于是两年前,各市便陆续成立了“技术创新领导小组”,并形成了以科协部门为主的科技咨询网络,使乡镇企业的科技进步在组织上得到保证。

“产品靠城市脱壳,设备靠大厂淘汰”,这曾经是江苏乡镇企业起家的秘诀。十多年以后的今天,“产品靠开发,设备靠引进”已成为众多乡镇企业自觉的行动。实践证明,采用先进设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档次的简便途径。于是,一场增加投入、更新设备的“阵地战”在江苏全面展开了。

江阴市阳光集团从1991年以来,先后投入7亿多元,从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日本等八个国家引进先进的箭杆织机、片梭织机、洗毛机以及后整理、测试中心、电脑配色等成套设备800多台,使公司中90年代的国际技术装备占设备的70%以上。在这同时,还请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毛纺专家来厂现场指导。

如今,阳光集团已成为我国毛纺行业中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企业,年产精毛纺呢绒1800万米,产品覆盖全国80%以上的大中城市,出口到西欧、日本、北美、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国十大名牌西服”生产厂家,有8家采用了“阳光”的面料。

“阳光”靠科技致胜之路在江苏起到了“酵母”的作用,一时间苏北大地上出现了“森达”、“三笑”、“维维”等一批由“土”变“洋”的企业。森达集团投巨资更新的皮鞋生产线已达到90年代国际最高水平,成为全球最大的单项制鞋厂。

三笑集团年投入5000万元,形成日产牙刷350万支、香皂100万块和牙膏50万支生产线。全省乡镇企业科技进步在工业生产中的份额已超过40%。

管理创新,乡镇企业再创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随着乡镇企业体制创新步伐的加快,管理创新相对滞后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不失时机地加快管理创新,是乡镇企业继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先进的技术不能弥补落后的管理,先进的管理可能弥补落后的技术。

素以“借船出海”、“借梯登高”为能事的江苏乡镇企业,在其起家之初借用的科技人才绝大多数是城市的退休老师傅和“星期天工程师”。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他们终于把注意力投向技术成果密集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甚至老外。精明的江苏人以“三请诸葛亮”般的恭敬和热忱,把一批又一批专家、教授、学者请到农村,为他们提供理想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他们的素质和智慧以最快的速度转变成了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城里的人才缺舞台,乡下的舞台缺人才”的局面,使乡镇企业做到了“才用八方,智纳百川”。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40多家大中型乡镇企业中广纳了全世界20多个国家、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1000多名高级管理人才,他们带来了智慧,带来了智能化管理经验、更带来了信息流。苏南有家企业,老板不出户便可知道一名普通员工每天工作的饱和程度以及蕴藏的潜能,而且可以精确地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数。一位德国高级管理专家考察森达集团后感慨地说∶“中国一名泥腿子网罗了几十名意大利高级皮鞋管理商,为他操持企业,他们的皮鞋30年不愁市场。”

“创新”二字既深奥又简单,贵在用“智”去创,然后才能出“新”。国有大中型企业不妨也学一学乡镇企业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落实之时,便是国有企业腾飞之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